“城”勢而上譜新篇——示范區住建局建設創新型高質量城市紀實
關注濟源網微信
世紀廣場
古軹公園
改造后的學苑小區
改造提升后的沁園路
治理后的蟒河河道
濟源市綜合體寶龍廣場效果圖
一座城的發展,關乎一城人的幸福感。
觸摸城市發展建設的脈搏,可以感受到,近年來,濟源在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如神筆在握,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駐足回看這座城市的成長軌跡,濟源在建設發展中實現華麗蝶變,一幅描繪非凡“城跡”的壯美畫卷徐徐鋪展。
行走于濟源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四通八達的路網、鱗次櫛比的住房、擁翠疊綠的公園、清澈見底的河流、改造一新的老舊小區、完善舒適的基礎設施……一步一景、一點一滴,都傳遞著人民至上的溫度,折射出城市發展的速度。城市宜居宜業宜游讓市民的幸福感更強。
打出“組合拳” 提交滿意答卷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舉目遠眺,是晴空萬里的“濟源藍”。
公園棋布,青山碧水,放眼四顧,是心曠神怡的“生態綠”。
車水馬龍,宜居宜業,身居其中,是激情四射的“活力城”。
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2022年,示范區住建局緊緊圍繞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中心工作,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全面推進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源于何處?
答案在一組組直觀的數據里——
2022年,濟源共實施城市建設項目42項,完成投資52億元;實施基礎設施、棚改及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務設施及產業發展等重大項目15項;新建和改造城市供熱、供氣、供水管網57公里;完成惠及1900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改造;完成288畝城市空閑地生態修復,整治6條城市河流黑臭水體;鋪設6個平原鎮75個行政村的平原區域污水管網32公里,投資5.06億元;實施各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綠化亮化等項目68項,年度完成投資約3.7億元……
答案在一位位市民的切身感受里——
“老舊小區改造讓我們像是搬進了新家?!薄案脑旌蟮某鞘械缆犯訉掗熎教?,出行更順暢了?!薄凹议T口就有公園,休閑健身有了去處?!薄疤焖{了、水清了,環境越來越好了?!?/p>
去年以來,示范區住建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品位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經營、高效能管理,城市空間結構持續優化、城市功能品質大幅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成效顯著,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如今,一座宜居宜業之城新姿展露,正大踏步邁向“現代城”“文明城”“智慧城”。
彰顯“新活力” 提升城市品質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2023年,示范區住建局將繼續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全面開展城市體檢,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城市發展“新活力”。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按照以人為本、綠色低碳、集約發展、產城融合、多規合一等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理念,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濟源東區;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為濟源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優勢、增添新動能、構筑新支撐。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持續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完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實施48條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從人民群眾實際生活需求出發,針對城市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系統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
——完善城市公用設施。新建和改造城市供熱、供氣、供水管網58公里。新建供熱管網6公里,新增供熱覆蓋面積50萬平方米,逐步實現城市供熱“一張網”,城中村、老舊小區集中供熱全覆蓋;實施“氣化濟源”工程,加快推進王屋、大峪、邵原等西部山區鎮燃氣項目建設;新建和改造城區供水管網10公里,建設智慧水務項目,確保城市用水安全;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改造提升項目,改擴建及提升中轉站206座,推動垃圾減量化、無害化、產業化。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大沿街立面規劃改造力度,加快特色精品街區建設。將城市設計作為打造城市亮點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開展城市整體性設計,延伸城市視覺空間,統籌城市建筑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特色。
暢享“新未來” 建設宜居家園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都能過得更舒心。
走進濟源,感受到的是一種活力、一種生機,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現代氣息——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一座座富有現代氣息的樓宇與蔚藍的天空交相輝映,市民在公園廣場休閑娛樂……處處折射著示范區的美麗嬗變。
讓城市更宜居,讓市民可以暢享“新未來”,是城市建設者堅持不懈的追求;打造綠色城市、海綿城市、生態城市是城市建設者矢志不渝的目標。
厚植綠色家底,鋪染發展底色。優化城市綠地布局,高標準實施城市空閑地綠化、全域增綠擴綠,增加河道生態景觀;全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面提升排水防澇能力,嚴查不達標污水偷排行為,加快污水資源化利用,再生水利用率力爭達到28%……以此為依托,2023年,示范區住建局將高質量完成2023年度國家園林城市復查迎檢工作,并全面按照海綿城市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積極申報海綿城市試點。
城市規劃發展要“綠色”,建筑行業更要綠色。示范區住建局將持續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引導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比超過90%。
綠色是城市發展的底色,安居優居是城市發展的保障。2023年,示范區住建局將全面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提升住房品質,加強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農村危房改造,整治提升農村環境,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改善居住條件,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讓市民暢享宜居生活。
擦亮“精細牌” 深化城市治理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小到一個井蓋、一片綠地,大到一個街道、一個社區,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家”,城市精細化管理,既是政之所應,也是民之所盼。如何對城市運行中的“細枝末節”做好主動監測,從而把精細化管理工作做在前面,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2023年,示范區住建局將樹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堅持依法治理、系統治理、數智賦能,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推行“路長制”“網格化”等管理模式,深入開展城市清潔行動,優化公共空間秩序,加大違規建筑拆除力度,營造安全整潔的公共空間。
——提升城市智慧化治理水平。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因地制宜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發揮“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功能,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城市管理。
——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集中力量對城市防澇工程、地下空間等進行系統性、重構性改造提升,加快構建城市防澇工程體系,加強調蓄空間維護和城市河道清疏,加強應急能力建設,配足應急裝備和物資,增強應急抽排和搶險能力。
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安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
為進一步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維護社會穩定,2023年,示范區住建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增強防御災害和抵御風險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從房屋市政安全生產集中專項整治、自建房安全管理、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窨井蓋安全治理、排水防澇工程建設、積水點改造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到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全面壓實建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夯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完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強化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質量管理……示范區住建局將以一系列扎實舉措持續推進城市安全穩定發展。
憧憬未來,這座城市勾勒的藍圖振奮人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繼承延續、拓展提升,謀定濟源在新目標、新定位下的發展思路——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爭創海綿城市、生態城市試點,加快建設經濟行穩致遠的現代濟源、生態環境優良的美麗濟源、社會和諧穩定的平安濟源、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濟源……這一切都與奮力建設創新型高品質現代化示范區的目標完美契合。(記者 趙傳杰 圖片由示范區住建局提供)